一九二八年十一月,国民党不断调集湘赣两省六七个师、十七八个团的兵力个人炒股融资,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起了进攻,
红军被迫放弃井冈山,在赣南地区与之周旋。
一九二九年二月,在国民党的重兵打压之下,我红军五战五败,只剩三千余人,被迫转入赣粤边界的边远山区。
当时正值腊月严冬,寒气逼人,我军既无粮食,亦无御寒衣物,身后还有国民党数十万精兵追捕。如果继续往深山里面跑,注定是生存困难。
就在这个关键时刻,伟人亮出奇招,反而将这个必死之局盘活了。那么主席到底是如何解决的呢?
一九二七年十月,伟人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,到了一九二九年一月,红军的发展越来越壮大,反动派蒋介石集团极度不安,因此,蒋介石千方百计围剿井冈山,从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开始,国民党就不断调集湘赣两省六七个师、十七八个团的兵力,不断进犯井冈山。
展开剩余88%当时
井冈山的红军
武装虽然闹得轰轰烈烈,但是整体实力依旧势单力薄,根本无法与国民党武装力量抗衡。
在国民党全面封锁之下,井冈山的红军武装逐渐开始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,甚至进入冬季,连日常的吃穿用等生活都难以为继,在当时如此艰难的境遇之下,一九二九年一月四日,伟人在宁冈柏路村召开会议,布局当前工作,
他和朱德带领红四军主力下山,与国民党部队斗争,其他部队留守井冈山。
一月十四日,红四军主力3600多人开始悄悄下山,并向赣南方向出击,这一路的行军十分坎坷,为了掩人耳目,保存实力,伟人只能带领红军在深山之中,跋涉风雪艰难前行。
物资短缺,再加上多日来的风餐露宿,红军的整体实力出现了严重的下滑,在国民党武装力量的不断围追堵截之下,
我红军五战五败,人员损失巨大,从当初的五千余人只剩下了3000人。
在大余县,与敌军激烈的对抗中,
红28团代表何廷颖身负重伤后牺牲。后来,朱德元帅的妻子伍若兰也被俘获,最后壮烈牺牲
。所好的是,红军在路上遇到了谢仁鹏,他是党员谢仁鹤的弟弟,由他为向导,
红四军抄了小路走了捷径,终于到了大柏山地一带,把国民党追兵甩出将近半天的行程。
红军这才拥有了一丝喘息的机会,来到沙洲坝乌石垅后,伟人十分重视信息情报工作,当即派侦察兵去瑞金城内,带回来一些报纸,当天晚上,伟人与朱德详细查阅报纸后,才知道国民党的追兵,原来是国民党军第15旅的刘士毅部,大约2000人。
我红军人数虽然比敌人多,可是武器装备以及精神状态极差,根本不是敌人的对手。当即,伟人下令向大柏地的方向连夜行军。然而,即便如此,依旧没有甩开国民党军队,
当红军来到大柏地境内时,已经是一九二九年二月九日,正是大年三十儿。
可是众多将士的脸上却没有一丝喜悦的神情,因为大柏地此地在两山的峡谷之中,中间只有一条小路可以通行,再往前走,没有人间烟火,没有生存条件,而屁股后又有追兵,真是进来容易,出去难。
因此,此地也被称为兵家之绝地,而且红军连续数日不得一餐,都是光着脚踩着大雪在行军,早已经精疲力尽,士气全无了。
那么接下来该如何走呢?所有的红军将士都陷入了迷茫,
当时的伟人围坐在军事地图旁边,一个人抽着旱烟,一言不发。半晌过后,伟人望着脸上逐渐生出绝望的将士们,缓缓地站起身,咬了咬牙,只说出了一个字:打!
伟人认为现在唯一的出路,就是和国民党军队打一仗,非但不是死路一条,而且有很大概率可以打赢。伟人为什么这么说呢?理由有三点:
第一点
,大柏地在两山的峡谷之中,中间只有一条小路可以通行。如果把敌人的部队放进来,拦腰一锁,到时候我军突然杀出,趁势消灭掉他们,那么我们就会反弱为强,重新夺回主动权。
第二点,骄兵必败
,敌人已经骄横到天上了,刘士毅的独立七师已经五战五胜了,他们认为红军不堪一击了,甚至连个侦察兵都不怕,这是为什么?就是他们以为自己是已经赢定了,吃掉我们就在举手投足之间。
可是他刘士毅万万没有想到,我军会在这个时候反咬他一口,他越是没有防备,我们这一口就咬得越狠越深,甚至咬死他也不是没有可能。
最后一点,井冈山已经没了,我军没有退路了,再这样拖下去,我军生存环境越来越难,我们的队伍就会没有出路。
所以在此关头,除了奋起一搏,我们别无出路,不打就是死,打,还有一线生机。狭路相逢,勇者胜,至死之地而后生。这一仗必须打。
一九二九年二月十日下午两点左右,营长萧克与二营党代表胡世俭,带着小分队诱敌深入,将刘士毅的追兵引入到两山峡谷之中,红四军已经事先在那里布下了埋伏。
可追兵还是识破了当时我军设下的计谋,敌人也非常的狡猾,追了一段,又退了,回了县城。为此,伟人就和朱德迅速调整了作战计划。
朱德认为,国民党追兵一定是害怕中埋伏,而不愿打山仗或是打夜仗,他们极有可能会在第二天还来进攻。
所以伟人当机立断进行布局:
1、萧克带领部下继续在龙角山设伏;
2、侦查人员深入到县城附近,侦查敌情,一有消息,立刻回报;
3、红四军主力必须在天亮前,进入埋伏阵地。
二月十一号凌晨,天气出现大雾的情况,能见度特别低,果不出所料,上午九时左右,敌军大摇大摆地继续追击,终于钻进了埋伏圈,红四军事先在此等候多时了。
敌军一进入杏坑北侧,敌人的退路被彻底截断后,朱德就一声令下,全体红军开始发起猛烈的进攻,随着敌人的反击,眼看着即将失去优势的红四军,朱德开始指挥
潜伏在半山坡的总预备队,向山下猛冲。
但是形势依旧不容乐观,死守路口的胡世俭军队几乎全军覆没,眼看着我方即将败北,伟人此刻放下了望远镜,用坚定的眼神说道:
“同志们,隘口需要支援,此刻我们没有警卫连了,现在该轮到我们了。”
朱德和伟人都知道,红四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,再不一招制敌,后果不可想象。当即伟人带着老弱病残,拿枪也加入了战斗之中。
这一仗,红四军歼灭了国民党的所有追兵,俘敌800余人,缴获枪支800余支。
过后,众人都感慨当时伟人的勇猛。可伟人在事后也说过:
“等到我都要拿起枪的时候,红军的处境就非常危险了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
这也是伟人毕生唯一一次的拿枪战斗,由此显得大柏地战斗多么重要。
大柏地战役,是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之后,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,彻底打垮了一直围追堵截的国民党部队,也摆脱了被敌人尾追的困局。由此,红军在当地的政治影响力越来越大,为之后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当年伟人和朱德、陈毅、荣桓同志这三位开国元帅,共同参与了大柏地战役。在一九二九年九月一日,陈毅写给中央的报告中,给于大柏地战斗相当高的评价:
此役我军以屡败之余,做最后一掷,击破强敌,获得最后胜利,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。
伟人、朱德当时十分清楚,如若大柏地战斗没有胜利,甚至中国红军的出路在哪里,也是未知数。
所以看似规模并不大的大柏地战斗,在中国近代解放抗争史上,具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。
一九三三年,伟人再一次来到大柏地后,写下了著名的《菩萨恋--大柏地》:“
赤橙黄绿青蓝紫个人炒股融资,谁持彩练当空舞?雨后复斜阳,关山阵阵苍。当年鏖战急,弹洞前村壁。装点此关山,今朝更好看。”
发布于:天津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