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眼查司法案件显示,近日,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股权冻结信息,股权被执行的企业为恒大新能源汽车(江苏)有限公司,冻结股权数额3000万美元,冻结期限自2024年11月11日至2027年11月10日,执行法院为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。
为啥一战里的德国和奥匈帝国,明明知道前路不好走,却还是一头扎进战火里,而不是跟英国服个软,当个附属国,避开那战争的大浩劫呢?
一、战争前夕:
咱把时光倒回 20 世纪初,那时候世界正站在大变革的门槛上。德国呢,借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东风呼呼地崛起。在科技这一块儿,那成就可太亮眼了。就说电力吧,西门子搞出的发电机,一下子就把大家带进了电气时代,电灯啥的发明一个接一个,老百姓的日子都跟着变了样。卡尔·本茨弄出的内燃机驱动汽车,更是在交通领域搞了个大变革,德国在汽车工业那可是拔了头筹。化工技术也不含糊,从煤焦油里提炼出氨、苯、人造染料这些东西,还搞出了人造纤维、炸药、无烟火药,化工产业那叫一个兴旺。这化工进步不光让军事力量变强了,民用方面也好处多多,像化肥让农业产量蹭蹭往上涨。
展开剩余88%军事上,德国靠着雄厚的工业底子建起了一支超厉害的武装力量。陆军号称世界第一,装备精良,训练有素。海军也不弱,在蒂尔皮茨的推动下,搞了大规模的海军建设。从 1898 年到 1912 年,好几个海军法案一出台,德国海军就像吹气球似的变大了,有 16 艘无畏级战列舰、6 艘前无畏级战列舰、5 艘战斗巡洋舰、11 艘轻巡洋舰和 61 艘驱逐舰,总吨位达到 660,000 吨,成了世界第二大海军强国。那公海舰队建起来,就是为了保护海外殖民地和海上交通线,德国这是在全球都有大想法啊。而且德国的军费开支一路飙升,从 1879 年的 4.28 亿马克涨到 1913 年超 20 亿马克,军队人数也从 1874 年的 40 万变成战前的 75 万,还弄了飞艇部队,有 50 只飞艇。这军事力量一膨胀,德国在国际上说话都硬气了,对打仗也特有信心。
可德国崛起也不是顺风顺水,国际上麻烦事儿不少,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得很。英国,老牌殖民帝国兼海上霸主,瞅着德国崛起心里直发慌。德国大建海军,跟英国就较上劲了,军备竞赛那叫一个激烈。1906 年英国第一艘无畏舰下水,德国立马跟上,第三、第四个海军法案就出来了,两边在海军力量上谁也不让谁。这军备竞赛不光耗钱,还让欧洲国际关系越来越紧张。
法国呢,跟德国挨着,历史恩怨老深了。普法战争输得那叫一个惨,阿尔萨斯和洛林都割让出去了,这仇法国可一直记着,就盼着找机会报仇,把失地夺回来,重振往日威风。所以法国在外交上到处找盟友,跟俄国结成同盟,一块对付德国。俄国呢,让日俄战争折腾得够呛,实力是有点下滑,可在欧洲大陆还是有分量的。它地盘大,人口多,战争潜力还是有的。而且俄国老把自己当东正教守护者,在巴尔干地区有特殊利益,这就跟奥匈帝国在那旮旯的扩张撞上了。
奥匈帝国,这大帝国看着挺唬人,其实内部问题一箩筐。民族矛盾就像个定时炸弹,随时能把帝国炸散架。为了让帝国不散,奥匈帝国在国际上就得硬气,尤其在巴尔干地区。塞尔维亚一崛起,奥匈帝国就觉得这是在挑战它在巴尔干的统治地位,得给塞尔维亚点颜色瞧瞧,杀鸡儆猴,省得其他民族也跟着闹独立。
这么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网里,各国利益搅在一起,矛盾冲突不断,就像走钢丝,稍微有点动静就得失衡。结果 1914 年 6 月 28 日斐迪南大公一遇刺,就像往平静湖水里扔了个大石头,一战就这么爆发了。
二、战争爆发:
斐迪南大公遇刺后,奥匈帝国觉得这是对它帝国尊严的严重挑衅,铁了心要对塞尔维亚动手。可奥匈帝国也明白,俄罗斯帝国不会眼睁睁看着塞尔维亚被欺负,毕竟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影响力大,利益攸关。于是奥匈帝国就找德国帮忙,想借着德国的强大吓唬住俄罗斯,让它不敢插手。
德国这边呢,接到奥匈帝国求助后,也琢磨了一番。德国最高陆军指挥部(OHL)觉得这是个实现战略目标的好机会。他们觉得自己的军事计划肯定能赢,还能像普法战争那样风光一把。OHL 搞的施里芬计划可够大胆冒险的,打算快速包围巴黎,逼法国赶紧签和平条约,然后再集中精力对付俄罗斯。他们以为奥匈帝国能很快拿下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,让俄罗斯军事动员来不及起作用。还觉得法国在普法战争后元气没恢复,肯定挡不住德国进攻。至于英国,德国觉得它不会轻易参战,就算参战,德国靠强大的公海舰队也能对付。
谁知道,现实给了德国狠狠一巴掌。法国在战争爆发后抵抗超顽强,根本没像德国想的那样迅速垮掉。马恩河战役里,法国军队成功挡住德国进攻,德国速战速决的美梦破灭了,这战役也成了一战转折点,战争就这么陷入长期胶着状态。
更没想到的是英国参战了。德国小瞧了英国对欧洲大陆均势的看重,也没料到英国对比利时中立地位那么较真。德国为了实施施里芬计划,借道比利时打法国,这可触动了英国核心利益。英国寻思,要是德国在欧洲大陆瞎折腾,欧洲力量平衡就没了,自己安全和利益都得受损。所以英国毫不犹豫加入战争,和法国、俄国组成协约国阵营,跟德国和奥匈帝国对着干。
还有意大利,这国家战前跟德国、奥匈帝国签了三国同盟,结果战争爆发后,它先观望。后来英国搞外交,把意大利忽悠进协约国阵营了,这让同盟国处境更艰难。
从这些事儿能看出来,德国战前判断错得离谱。太乐观估计自己和盟友实力,小瞧对手决心和战争复杂性了。各国在战争里的决策可不只是理性战略考虑,民族情感、历史恩怨、地缘政治这些因素都掺和进来了。像法国为了报仇,拼了命跟德国对着干;俄国为维护在巴尔干影响力,坚定站塞尔维亚这边;英国为保持欧洲大陆均势,放弃中立。这些因素搅在一起,战争局势就变得更难预测和控制了。
三、战争进程:
战争持续下去,各方慢慢明白,这可不是开头想的速战速决的仗,是又长又残酷的消耗战。战争第一年,两边都投进去大量兵力和资源,都想在战场上一锤定音。可不管是德国施里芬计划还是协约国的战略,都没达到目的。战场上僵局了,西线战壕里打得那叫一个惨烈,战争就这么进入血腥堑壕战阶段。
这阶段战争残酷得没法说。士兵在泥糊糊战壕里,环境恶劣,疾病缠身,还得挨敌人炮火。好多年轻生命就没了,战争破坏力不光是人员伤亡,经济、社会和文化都被冲击得够呛。德国虽说工业生产和军事技术有点优势,可随着战争拖下去,压力越来越大。协约国仗着人口多和海外殖民地支持,慢慢占了上风。
1917 年,战争到了关键转折点。协约国和同盟国都不好过。协约国这边,法国军队尼韦尔攻势失败后闹兵变了,士气低落得不行,差点散架。英军虽然老进攻,可没多大效果,没啥实质性突破。意大利军队在卡波雷托战役被打得惨,让德奥集团俘虏 27.5 万人,短时间内想再进攻难了。俄国呢,经历一堆内部动荡和战争挫折后,退出战争了,这对协约国打击可不小。
同盟国这边,德国也麻烦一堆。虽说 1917 年在各战线都有点优势,可国内经济越来越糟。长期战争把资源耗光了,老百姓日子苦,社会矛盾激化。德国公海舰队虽说强,可跟英国皇家海军对抗时一直被封锁,使不上劲。而且美国一参战,战争天平就往协约国那边斜了。美国工业生产能力强,资源丰富,给协约国送了好多物资和军事支持,协约国在最后阶段就更有底气和资源跟同盟国干了。
这时候战争局势更复杂微妙了。各方都为最后胜利苦苦挣扎,每个决策和行动都可能影响战争结果。就像法国军队兵变后,指挥官们压力山大,咋稳定军心、重新组织进攻成了大难题。德国呢,军队在战场上有点小胜,可国内困境让统治者们急得不行。他们知道战争越拖,赢的希望越渺茫,可还是不甘心放弃,想最后搏一把扭转战局。
四、德国的困境与挣扎:
到 1918 年,德国快撑不住了。国内经济快崩溃了,老百姓不满情绪爆棚,战争压力下整个国家摇摇欲坠。可德国战争机器还在转,发动了皇帝攻势,想最后挣扎一下。皇帝攻势刚开始,德军有点进展,英国军队让德军打得够呛,一天就丢了 1917 年打半年才拿下的阵地,英法军队差点被德军隔开。
好在协约国关键时候稳住了。他们明白得加强英法两军合作,一起挡住德军。法国贝当开始有点悲观,好在其他协约国将领坚持努力,法军没后退。美军参战也给协约国打了一针强心剂,虽说美军开始兵力少,可来了就鼓舞了协约国士气,后来战斗里作用越来越大。
这过程里能看出德国的无奈和挣扎。他们知道自己没路了,可就是不认命。德国军队在战场上战斗精神超顽强,为国家荣誉和生存拼命,面对协约国联军也不退缩。但战争局势没法改了,德国最后这一搏也没改变结果。
五、历史的反思:
回顾一战德国和奥匈帝国的经历,咱就想问,要是德国当初跟英国妥协,历史会不会不一样呢?其实当时来看,这种可能小得很。德国作为新兴强国,发展崛起这么多年,民族自尊心和野心都不允许它轻易向英国低头。而且英国会不会接受德国“投降”也不好说。英国一直防着德国崛起,就算德国想当附属国,英国可能也怕它以后再起来威胁自己。
再从战争根源看,一战爆发不是偶然,是好多因素一起闹的。帝国主义国家政治、经济发展不平衡才是根本原因。各国争殖民地、资源和市场,矛盾冲突不断,斐迪南大公遇刺就是个导火索,没德国和奥匈帝国参战,其他国家矛盾以后也可能引发类似战争。
一战给人类带来大灾难,也给了大教训。让咱知道战争多残酷、多有破坏力,和平多珍贵。现在咱得从历史里吸取教训,珍惜和平,加强国际合作买股票如何加杠杆,一起应对全球性挑战。各国得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矛盾冲突,别老想用武力。还得关注国际关系里的公平正义,建个更和谐稳定的国际秩序,别让一战这样的悲剧再发生。
发布于:江西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