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讲“天下兴亡、匹夫有责”全国前三配资平台,也讲“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”,
家国情怀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,为国捐躯、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也被我们所歌颂,然而在清末,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时候,百姓却没有拿出这样的精神,
反而还给侵略者帮忙,这难道是中华民族丧失了我们的民族性吗?
答案肯定是否定的,
“位卑未敢忘忧国”的精神一直写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,百姓们不帮清政府是有其内幕原因的。
“卖国”的平民百姓
八国联军入华,打的是镇压义和团的旗号,可以说是收到了清政府的“邀请”,但是他们并没有遵守与清政府之间达成的协议,很快将矛头指向了清政府。
其中获益最大的可能就是日本的军队。
展开剩余86%日军开进北京之后,直指户部库房,抢劫了大约300万两白银和数不胜数的财宝。
但是再怎么说他们也是外族入侵,百姓却帮他们运送物资、修桥搭梯子等,还有人帮助八国联军的军队运送炸弹等武器,帮着他们攻打清政府,更有甚者当起了“带路人”,打探好没有清军把守的路径,带着联军进城。
在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之后,百姓们更是冷眼旁观,丝毫没有要反抗、保家卫国的意思。
满汉矛盾
其实自清政府建立之初,满汉两个民族的矛盾就很尖锐。
满族人统治中原大地,一直是用一种“殖民者”的心态来管理,对汉民族更是实行高压政策,
汉民族的地位一直受到打压,与关内生活的满族人之间的差距更是让人难以接受。
满族人对自己的统治地位一直很有危机感,因为满族相比汉族人还是很少的,在清军入关的时候明军就有200万军队,甚至比整个满族民族的人口还要多,
所以在清朝皇帝心中,如果不对汉族人加以管控,那么他们总有一天会推翻自己的统治。
满族人对汉族的高压统治更是体现在方方面面,
例如臭名昭著的文字狱。
汉族诗人写了一句“清风不识字,何故乱翻书”,
只是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想,便被清政府打入大狱、判处死罪。
满汉通婚更是遭受到严格的管控,汉族儿女想要入宫成为后妃也是困难重重。
科举制选拔官员,一直是汉族政府的传统,也是我们的士人子弟实现上升的途径。
但是自从满族人入关之后,汉族人想要像之前一样做官也面临重重困难,一直到了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壮大,威胁到了清政府的统治,
慈禧这才允许汉族人举行洋务运动。
但是一等太平天国叛乱被解决,战功赫赫的湘军就被原地解散。
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,汉民族对满族人构成的清政府更是全无好感,
恨不得希望有人能够将其推翻,哪怕是外国的侵略者。
国家民族意识的丧失
清政府入关之后,除了高压的民族政策,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他们的文化政策。
在很多人眼中,清廷并不算是一个“国家”,仍然保留着他们部落时期的一些习惯,例如不重视文化发展、不重视农耕发展等。
其中,清政府对文化发展的管控让人最为不解,大兴文字狱、发展明朝时期的文化糟粕八股文,
让文化的活力完全丧失,整个社会像是在一个大铁笼子里,如同监狱一般。
鲁迅先生就曾经用铁屋子比喻旧社会,在这样的文化政策下,人民自然是不会有什么国家民族意识的,文化发展也逐渐落后,不仅限制了生产力,也限制了人们的思想,爱国之心虽然是一种“本能”,
但不经文化的滋润和培养,那自然就会渐渐丧失。
皇家生活糜烂、百姓民不聊生
清朝末年,中国已经是积贫积弱,百姓可以说是民不聊生,但是清朝的统治者们却毫无动作,
不知道爱惜百姓,只顾自己过奢侈糜烂的生活。
清政府有多么铺张浪费,看看慈禧太后的日常生活就能窥得一般。
电影《末代皇帝》中,记录了溥仪用餐的情景,皇帝用餐前,有太监专门为其试吃试毒,防止有歹人要刺杀皇帝。
慈禧太后也是,但是经过试吃的餐品往往都会凉掉,所以慈禧更喜欢一些小吃和点心。
根据记载,慈禧太后一顿饭就要吃十八种点心,有如意饼、长寿饼和凤凰饼等等,一顿饭要吃一百零八道菜,还有数不胜数的水果。
然而慈禧一个人的胃口不可能有这么大,每次吃饭必然会有大量餐食的剩余和浪费。由于慈禧太后每餐剩余的食物实在太多,在后宫中甚至产生了一条倒卖太后餐食的产业链条,有多么浪费可见一斑。
于此同时,百姓却常常吃不饱饭,身上还背着很重的赋税。
百姓身上的赋税除了朝廷的剥削,还因为鸦片战争等反侵略战争的战败背上了巨额赔款。面对这样不朽内政、不御外敌的政府,当时中国的百姓怨声载道,没有一个人认同他们的统治,更加不会想到要与他们一起共御外敌的了。
被辜负的百姓
当时的平民百姓其实寄希望于有人能帮他们推翻清政府,重新过上好日子。
因为从百姓们的经验来看,一般改朝换代,换的不过是统治者,对百姓们来说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,无非就是交税多交税少的变化,
而且如果清政府被推翻,说不定还能换来一代清廉的朝廷。
然而百姓们不知道的是,
他们所期盼的“救兵”不过是一群烧杀抢掠的强盗,只想抢走清政府从他们身上搜刮来的金银财宝。
根据史料的记载,美军占领的地方百姓生活还算平常,百姓仍然能照常经营市集,但是在英法等国占领的地方就几乎没有人的踪迹了。
改朝换代向来都是“兴,百姓苦;亡,百姓苦”,
朝代的更迭,受到伤害最为严重的只有平民,在封建王朝,人民的性命轻如鸿毛、草芥,
但是“水能载舟、亦能覆舟”,清政府若是能爱惜百姓全国前三配资平台,自然不会落得被百姓落井下石的下场。
发布于:天津市